意指国家需要对物资有所积蓄,以备非常之需,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将能量储存,在需要时再将能量释放出来,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石油、煤炭这类能源的重要性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民众的生活。因此,世界各国都将能源列为战略储备资源。面对能源枯竭、生态恶化、空气污染,新的能源危机与储能革命迎来历史交汇的时点。按照“双碳宣言”的目标,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风电、光伏的总装机量在2030年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国家能源局更是明确表示,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一半,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作为一种柔性电力调节系统,在新能源加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历史进程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新能源消纳、调峰调频,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刚需。尽管在急速爆发,但储能产业面临商业模式不清晰的窘境。作为储能的未来,电化学储能中的锂电被上游资源钳制,且上游原材料在历史级的高位仍在持续上涨。过高的资源成本,很难支撑行业大规模爆发式增长,甚至可能演变为储能产业的巨大隐忧和风险点。即便是有看似广阔的前景,也只能在解决好成本高昂的前提之下才能实现。(二)曙光截至2020年底,全球储能装机量191.1GW,同比增加3.5%;中国储能装机量35.6GW,同比增长9.9%,中国远快于全球平均增速。而且,我国已经明确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政策定调下,储能将迎来大爆发。国家能源局此前表示,到2021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4GW。也就是说未来4年,新型储能将急速扩容6.5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49%。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在建的新型储能项目数达到了257个、总装机量11.8GW,分别是2020年同期的1.6倍和9倍,百兆瓦以上大规模的储能项目是2020年同期的8.5倍。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则是储能增量由传统的抽水蓄能到电化学储能的转变。作为火电、核电及超大型光伏集中电站的配套,抽水蓄能一直是全球储能领域的绝对主力,也是应用最为成熟的储能方式。但受制于场地、区位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抽水蓄能增长较慢。经过百年的发展,能够满足建设抽水蓄能站的地方已经不多了。而电化学储能具备高度灵活性的调节特性,在电力系统中的份额快速提升。2020年全球新增的储能装机中,75.1%来自电化学储能,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增量。而电化学储能中,锂电池占比接近九成。与其他几种类型的储能路线相比,电化学储能兼具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而且不受地域条件限制,更具商业前景。在能源革命快速推进的历史拐点,传统储能无法承载新能源的消纳问题,电化学储能几乎成为唯一答案。(三)优等生?在电化学储能领域,锂电池因其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以及可快速布置安装、充放电便捷等优势,快速成为了电化学储能的优等生,市占率长期在90%以上。在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中,电池组占比接近7成,是影响储能项目最大的因素。而锂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主力军,锂电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电化学储能的发展进程。新能源发电成本已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储能成本却因锂价飙涨而不降反增。以占比最大的磷酸铁锂为例,原料端的碳酸锂成本占比接近60%。而今年以来的价格暴涨,持续压缩中下游企业利润。根据SMM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分别从2021年初的5.3万元/吨和4.95万元/吨,大幅飙涨至近期的50.25万元/吨和49.15万元/吨,涨幅分别高达惊人的848%和892%。截至三月底,碳酸锂仍然维持50万元/吨左右的高价。根据五矿证券数据显示,从锂资源形态分布上看,全球盐湖锂、矿石锂以及黏土锂分别占比58%、26%和7%。在国内,盐湖锂更是占据我国锂资源总量的85%,且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根据国金证券数据,南美的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占据世界锂资源储量的58%。据统计,我国锂原料对外的依存度依然高达65%。电动车迅猛地改写了汽车产业格局,但暴增的需求引发了原材料的供需不平衡,即便是使用新能源汽车回收的二手电池原料也仍不便宜。新能源发电成本已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储能成本却因锂价飙涨而不降反增。在如今新能革命的历史性拐点,居高不下的成本却让储能如鲠在喉。(四)反噬据外媒报道,拥有并经营澳大利亚两个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Neoen公司日前警告说,最近锂价格飙升可能会导致该国取消或延迟一些大型电池储能项目部署。近期华泰证券对发电自用模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高补贴电价的新疆地区的IRR为11.36%,受益于当地1元/kwh的度电补贴,西安地区的IRR高达25.22%。而补贴力度较低的甘肃和浙江,储能系统IRR均低于6%。储能说到底依然是一门生意,低于6%IRR显然吸引不了投资者的目光。当前,平价电站配储项目的IRR尚不能满足运营商的投资门槛,平价项目配储仍主要受政策的驱动。低成本、大容量、高功率、持久性构筑了储能电池的市场壁垒,但商业经济性却影响着其推广节奏。
储能电池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格局基本相似,因为两者无根本性的区别。广义上讲,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也属于储能型电池,只不过在应用领域上划分为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但储能电池更注重稳定性、容量、功率密度以及成本。
24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的一个哲学理论:“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埃隆·马斯克将其定义为“第一性原理”,他认为人们陷入了固有的“比较思维”:“而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对于储能产业来说,其本质是绿色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产生对储能的需求拐点。但如今整个行业最核心的矛盾,却是其成本之高,能否支撑大规模推广的问题。
锂电上游历史性涨价,对整个产业链造成了集体反噬,政策面期望的大爆发与商业层面期望的盈利剧烈冲突,两者之间的矛盾与纠结或将持续存在。
(五)破局从2020年开始,全钒液流电池以其高安全、长寿命、长循环次数、低污染、高回收价值、低度电成本、可长时、大功率而能量密度无损等性能,开始在储能领域崭露头角。新型储能政策推动液流电池进入商业化前期,国内装机规模未2年有望实现成倍增长,并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与电网调峰领域率先爆发。全钒技术路线将是未来五年液流电池主流技术,2025年国内装机量有望突破1GW。液流电池项目需求增长将极大增强上游离子交换膜、电解液和电极的规模效应,产业链企业有望进入产能快速扩张阶段。
钒电池可作为储能电源主要应用在电厂调峰以平衡负荷, 大规模光电转换、风能发电的储能电源、智能电网以及作为边缘地区储能系统,不间断电源或应急电源系统,市政交通和军事设施。随着钒电池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钒电池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钒电池关键技术突破以及性价比的进一步提高将使钒电池产业化指日可待。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要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实现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的政策春天正逐步来临。
需求端看,目前液流电池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占比偏低,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比例均低于1%。但2018年以来液流电池签订项目数和装机项目数均创新高,市场热度明显提升。以国内为例,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从2021年到2021H1,国内规划的液流电池装机量超过6GW,容量超过20GWh。预计2022-2023年该批项目将会密集投运,整体规模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翻番,届时有望为国内液流电池市场带来巨额订单需求。现阶段液流电池市场规模较小,整体竞争格局尚未全面打开,大连融科与北京普能世纪涉足液流电池时间较长,其凭借着电堆产品迭代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和MW级液流电池项目设计运维能力暂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装机规模也遥遥领先国内其他同行。产品技术端看,液流电池最为诟病的是其能量密度偏低,生产成本偏高。要推进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普及应用,还需要将电堆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转化效率再提升一个层次,从而降低电池的成本,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这是行业已经达成的发展共识。随着各地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落地并获得技术验证,"十四五"期间将是液流电池从定点示范走向推广的重要机遇期。根据高工产研新能源研究所预测,"十四五"期间全钒液流电池凭借着更为成熟的产业配套和产品技术、更低的初次投入成本,将成为主流的液流电池技术路线,成为储能技术全新的破局方向。1)新型储能政策号召下,国电投、华能、华润等能源央企加快投资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推动液流电池装机量上一个台阶;
2)大连融科、普能等国内产业链企业扩产项目投产,带动电解液、电堆产业链配套规模扩大,制造成本进一步下降;
3)国内电价市场化改革持续,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扩大峰谷电价差等电价改革措施在国内逐步落地,增强市场对不同储能技术路线的包容性和液流电池商业盈利性;
4)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相对成本优势弱化和储能时长缺陷,使液流电池得到新的成长机会。
(六)并行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能源供应、能源安全及环境压力急增,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发展可再生能源做了明确的规划:1)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2)以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储能产业化发展。开展液流电池、飞轮、钠离子、固态锂电池等多项技术路线分类试点,推动秒级和分钟级应用、短时高频等多时间尺度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项目。3)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突破电池本质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级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高效灭火及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突破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快速检测和老化状态评价技术,研发退役电池健康评估、分选、修复等梯次利用相关技术,研究多元新型储能接入电网系统的控制保护与安全防御技术。 碳中和目标驱动能源市场发生深远变革,风光电市场已经迎来政策及经济性双驱动的增长阶段。随着可再生能源直接应用和终端电气化程度的加深,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需要更多的储能来稳定电力系统。电力交易需要市场化的助推,方可加快用户侧负荷及分布式发电储能经济性的凸现。电力系统将更多的储能及其它灵活性电力资源弹性配置,可满足能源的低碳、可靠、高效、经济的长期能源发展需求。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将带来一个全新万亿市场的投资机遇。